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江海儿女 “闵乃本星”将永远闪耀
2023-12-10 产品中心

  璀璨银河,群星闪耀,有一颗叫做“闵乃本星”的小行星。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闵乃本,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6日17时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岁。闵乃本院士出生在如皋市石庄镇,这颗科学界闪耀的星星,正是从这里升起的。

  闵乃本院士的祖宅位于如皋古镇石庄北大街何家巷,老屋前竖着一块闵乃本故居纪念碑,上书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字样。闵氏在当地是个大家族,但后人大都外出求学工作并在外定居,如今老屋内已无人居住,只有古老的砖墙和斑驳的木门、屋顶上的瓦花,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这座建筑始建于清朝,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1935年,闵乃本院士出生一个书香之家,童年时就读于公立石庄小学。日寇入侵后,石庄小学一度停办,闵乃本转而就读于其族人创办的伯新私塾,其教材取材于新式学校。日本投降后,闵乃本仍回到石庄小学继续学习,一直到小学毕业。

  闵乃本就读的石庄小学旧址还在,距离闵家老屋不到1000米。在石庄小学旧址前,石庄镇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81岁的周保如老人和记者说,闵氏家族很重视教育,人才辈出,除了闵乃本院士和著名科学家闵乃大,还有许多文化名人。闵乃本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与他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他童年时代的经历,他看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凌,从小就立下志向,将来要学到本领,报效祖国,让国家能够强盛起来,再不受外侮。

  小学毕业后,闵乃本考入南通平潮中学读初中。受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柳久山老师的影响,喜欢上物理学科。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上海机械学校(今上海理工大学),1955年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在这里,他真正开始了物理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闵乃本院士对家乡石庄很有感情,2016他曾题写了“千年古镇,大儒故里”,表达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家乡人民对他深表怀念。闵乃本院士去世了,而这颗科学界闪耀的星星,将永远照亮科学的天空。

  2006年以“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

  闵乃本先生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研究,他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电子束浮区区熔仪”并制备成功钼、铌、钨等体心立方高熔点金属单晶体。是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明准位相匹配材料、铁电晶体图案极化技术,三基色和新型白色激光器,开拓铁电畴工程学,建立了晶体闵氏亚台阶理论等。

  1984年,中国发生的两件大事鼓舞了时为晶体生成领域新星的闵乃本先生,使他感到自己的学术设想有了实现的客观条件:一是中央决定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二是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计委确立建设的首批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当时,闵乃本49岁,想到自己最富有创造性的年华已过,凭现有的精力不可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全部的学术设想。当他1984年从美国访问归来后,便开始致力于组建团队,一边培育学生一边开拓研究。

  为了解决人才的断层问题,闵乃本决定从77、78级学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做自己的研究生。1982年从南大毕业的朱永元先在苏州一家工厂工作了三年,1985年被闵先生慧眼识才,招进课题组专门做超晶格方面的研究;老三届毕业生祝世宁,年轻一些的陆亚林、陆延青也相继进入闵乃本先生课题组,成为他的博士生。考虑到研究项目从纯基础的科学很有可能发展到应用,于是从1986年开始,闵乃本设想可以招收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研究生。没有进入获奖名单的陈延峰原是西北工大的工学博士,后也被闵乃本招来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后,课题组又先后引进了非线性光学专家王慧田教授和固体激光技术专家何京良教授一起进行合作。就这样,一支理工相结合、知识与年龄结构符合常理的梯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攀登之路。

  1984年以前,高校的科研条件非常简陋,人才流失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在这种形势下,闵乃本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留住人才,给愿意献身科学的青年人搭建施展才智的舞台。在他看来,一个学术群体的发展,不是随意招一批有潜质的人、添一批设备就可以成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包括学科知识、实验技能、研究成果等不断积淀的过程,还包括学术传统、学术氛围、科学精神的传承。置身在一个学术氛围良好的群体中,青年人就非常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杰出的贡献。闵乃本对弟子的要求很高,国内一般的科研论文都是用中文撰写,当时朱永元在闵先生手下读研究生,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被要求用英文写作,闵先生这样告诫他:“我们的工作应该拿到国际上去竞争!”;朱永元还回忆说,闵先生指导学生的方式是与学生在一起讨论,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常常让学生回答不了,却每次都能让朱永元受到启发,向更深的地方钻研;祝世宁印象最深的是,在他读研究生期间,每当发表研究论文时,闵先生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学生的后面,而当祝世宁自己成为教师并开始带研究生后,闵先生又让祝世宁作为通讯作者。用闵乃本的话说:“你们做出来的工作首先是你们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首先是我的工作。你们应该排在我前面。”闵乃本对每一位取得科研成果的年青人莫不如此。

  作为学术领导人,闵乃本深知,对年轻人仅有学术上的关心并不够,还必须关心、改善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安心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闵乃本去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在南京开往北京的列车上,认识了企业家吴思伟先生,素昧平生的两人聊得很投机,受闵乃本的感染,临别前,吴先生表示愿意无偿为改善青年研究人员的生活条件提供一笔资助。就这样,闵乃本用自己牵线的这笔资助在物理系、材料系和微结构实验室设立了“克力奖研金”,每位获奖者每个月能够得到1000元的补贴,这在当时比闵乃本自己的工资还要高。

  “这些客观的运气也为我们能在1997年之前的困难条件下保存一支队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闵乃本院士笑着说。

  不仅要留住人才,还要对人才进行培养。当自己的学生留下来成为了合作者之后,闵乃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帮他们走出国门,拓宽知识面。闵乃本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工作两三年取得一些成就后以专家的身份赴欧美等国最有名的研究组从事合作研究。陆延青理论和实验能力兼备,在导师的支持下,毕业后到美国的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而后进入美国高技术公司从事实际的研究开发,因而取得了丰富的光电子产业的经验,在美国的5、6年阅历让他有了更多的收获,最近刚刚回国。通过这一种出国访学和交流,课题组成员增强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眼界也更加开阔,促使课题的发展呈良性循环。

  闵乃本院士直言:“在19年的研究过程中,功劳不能归在我一个人头上,我不过年长一点,是老师。实际上,朱永元教授在建立基础理论方面作了主要贡献,祝世宁教授在主要效应的验证和器件发展方面作了重要贡献,他们坚持合作了十几年,做了系统的工作。陆亚林教授、陆延青教授、陈延峰教授、王振林教授、王慧田教授、何京良教授在不同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可以说,这项成果是从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到光学工程再到固体激光技术的综合结晶。”

上一篇: 美心门业 美心门业怎么样) 下一篇: ① 违章一个也不放过②大田:助力新型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③“新农人”玩转生鲜农业④福建教育厅关于“高考移民”有关情况的通报

/ 加盟热线

ewm.jpg

/ 联系地址 【 齐齐哈尔市 】